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黄鑫欣课题组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Hal Broxmeyer课题组合作在《白血病》(Leukemia)杂志上发表文章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nitric oxide signaling promotes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oming and engraftment,首次报道了一氧化氮通路在促进人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归巢和移植方面的作用,以及进一步运用靶向该信号通路的小分子增进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潜在策略。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和大家一样守候在家的学生,我为这些画面动容,也想起了老师曾经讲过的‘伟大:在个人利益和大我之间,选择了后者。物理学系2018级研究生团支部一名来自武汉的团员表示,刚开始封城的时候,我真的惶恐不安,你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力量。
现在我只是兑现了自己那时的承诺。我们都会做好个人防护,认真治疗和护理每一位病患,我们会为了我们的终极目标消灭病毒,凯旋而归努力!我相信,我们的辛苦和汗水不会白费,正如家人们信中所说的,付出总有回报,这场仗我们一定会赢。国务学院第二团支部的陈婧怡说:疫情汹涌而至,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抛开自己安危,不远千里向我们伸出援手。83病区 孙莉致复旦家人们:你们好。我们看得到你们前线人员不知疲惫地工作,看得到你们因陋就简却不顾安危竭尽全力。
愿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会在上海的街头再次相遇。这些信件已由各附属医院团委随后勤物资寄至武汉前线和送到守护上海大门的医务青年手中,与此同时,附属华山医院驰援武汉的同济医院ICU和方舱医院的青年突击队的回信,也传递到同学们面前。来自马来西亚的黎家成和蒙古的娜拉正在博士毕业冲刺阶段,表示将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撰写论文。
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及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有关同志陪同交流。7个国家的7位外国留学生参加了座谈交流。根据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的部署,我校根据中外学生趋同化的管理原则,第一时间制定面向留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在进一步加强留学生住宿园区管理的同时,还将继续为留学生们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与保障。来自哥斯达黎加的艾萨克表示自己在上海的学习生活很安全,家人也很放心。
陈志敏首先介绍了我校面向留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情况。2月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张小松、副主任周亚军一行5人专程来到复旦大学,与在校留学生代表亲切座谈交流。
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生扎赫尔表示希望成为志愿者,投身到抗疫的一线工作中去。他勉励大家努力学习,保持愉快的心情,多锻炼身体,留学生活一切顺利。来自意大利的COSTANZA ALESSE、尼日利亚的欧弟,以及津巴布韦的木皮尼则通过视频表示对政府以及学校采取的防控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祝愿中国早日战胜疫情。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张小松代表上海市政府向留学生表示亲切地问候他果断决策,医院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在最短时间里为收治新冠肺患者做好准备。感谢你们愿挑重担、坚守一线。上午九点半,干静静一如既往地仔细穿上防护服、穿上短套鞋、长套鞋,戴好护目镜,和一起的护士相互检查是否做好防护的一切准备后,她跨进了应急病房。
血透机相当于病人的生命机,只要血透机在转,就要有护士在。作为公卫中心首批进入A3应急病房的护士,他主要负责重症患者护理,包括呼吸机操作和患者的翻身排痰。
几乎没有睡过完整的觉。小朱插管效果不好,血氧饱和度一路下跌。
他的科室有一支训练有素的ECMO团队,以往救治成功率达60%,而国际水平为50%左右。李锋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定会更多次赢得与死神赛跑时的胜利。李锋迅速启动相关流程,团队也做好了准备。如今,公卫中心的这支团队已成功运用ECMO技术抢救过多名患者,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见证了生命的复杂和来之不易。每隔一个小时,他们就要进入病房为病人测体温,关注病情的变化。张胜利已在护理岗位扎根11年。
截至2月9日,这里的收治患者中重症比例3.87%、危重比例3.52%,病死率0.35%。在这里,王梅需要对确诊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患者谈话、安抚他们的情绪。
晚上七八点实在熬不住了,出来过一次上厕所。自疫情暴发以来,他便以医院为家,不分日夜地坚守在这个城市公共卫生堡垒的最前线,指挥着这场抗击病毒的战役。
让他重燃生命希望的是ECMO技术。五年前,他就曾穿上隔离服,将一名从塞拉利昂返沪的男性病患送至负压病房,并更换尿湿的衣裤,查体、补液。
渐渐地,很多病人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李锋、张晓林医生在厚重的防护服外面套上了绿色的手术服,同时佩戴了正压呼吸器,两层手套外,又加上了无菌手套。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但是很多患者还是会对王梅他们说声谢谢。她们还会彼此分享一些好消息:哪位患者病情改善了某某床病人今天精神好些了大家都为这些点滴的变化而高兴着。
曾义林经历过人感染H7N9禽流感、H1N1甲流,还处理过上海的埃博拉疑似病人。这声感谢,让所有的医护人员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从那一刻起,吃住全在楼内。王梅的两个女儿分别为9岁和6岁,虽然这个春节她没能陪伴孩子,但家人会在电话里告诉她,孩子们都很好,要她保护好自己。
一年多前,公卫中心组建了专门的ECMO团队,涉及到多个专科,包括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体外循环医师、麻醉科医师、高年资护士等众多人员参与,经过了多次的理论培训和模拟演练,才能安全有效地实施ECMO技术。因为戴着呼吸机不能表达,护士们都会仔细观察。
为患者筑起最后一道生命防线撤机。她说:没想太多,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他的妻子也是公卫中心的护士,同样具备重症护理经验。如果需要,打算再进应急病房。
对此,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感慨道:很多人从家里出来时,家属不知道,衣服也没带,年前至今,已在这里奋战10多天没有回去了。当然,ECMO也并非万能,它属于不得已时的操作,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得滥用,也并不适合所有人,上了ECMO还没有救回来也是常有的事。
八天后,小朱撤机,心肺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也趋好。为了最充分发挥价值,他被要求在外待命,直到第一次呼叫他前来配合操作ECMO,才被派了进去。
李锋说,ECMO是为进一步治疗或为器官功能恢复争取时间而使用的治疗手段,简单说就是把不堪重负的心、肺暂时替换掉,它的功能是让人先活下来,而不是治病,更不能杀毒。这次疫情中,ECMO也成为患者的最后一道生命防线。